在面粉加工設備行業中,100t/d以下的小型機組占有相當大的份額。改革開放后,小型機組迅速推廣,經過30年的發展,不論產量、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與大、中型機組相比,小型機組的發展更具有特色:①更新快。小型機組投資小,安裝周期短,設備使用磨損快,推動了設備的更新步伐;②規格多。產量從三、四十噸到百多噸,哪個數量級都有;③產品檔次多。普通粉、特二粉、特一粉都有生產;④安裝、擴建方式多種多樣;⑤發展不平衡,城鄉差別大。然而這種狀況極不利于制粉經驗的積累和推廣,很難形成適應能力強、應用范圍廣的經典制粉工藝及相配套的操作管理規程。
1小型面粉機組的缺陷
(1)小型機組工藝簡單、粉路短,難做到“輕磨細分”,對原糧、環境適應能力差,工藝效果受操作水平影響大,自動化程度低,缺少檢驗設備(或有而不用)。當原糧、面粉質量變化時,不能及時發現,只有等面粉用戶反映才知道。清理工藝更加簡單,僅能完成原糧的除雜去沙功能,而不能干凈、很好的對小麥進行表面清理、降低入磨灰分。小型企業多不配套磨輥拉絲機,只有到廠外加工點拉絲,而加工點對制粉工藝和操作情況難做到全面了解、細致掌握,磨輥的適用情況難以及時反饋,適當調整,所以制定參數難以適應工藝要求。
(2)為了節約成本,使用簡易的設備,做工粗糙,運動精度低,穩定性差。如磨粉機軋距受震動時易松動;平篩串倉、串粉、篩絹糊堵等現象時有發生;設備磨損快、壽命短,需要經常檢修。由于企業用工少,技術力量薄弱,做不到及時檢修,經常造成設備帶病作業,出現“次面”的概率上升。
(3)技術力量薄弱。制粉設備上的一些規格、數據(如磨輥參數,配備的篩絹型號等)很難根據外界條件計算得出,設計安裝只有根據經驗制定,對于小型機組粉路逐步變長、變寬的變化不能很好地適應。如依然采用ⅠB多出粉,造成前路剝刮率過高,心料多而研磨、篩理不透,后路無料可磨,相當于縮短了粉路。麩片破損嚴重,既污染面粉又影響產量。
2小型面粉機組設計理念
皮胚難以很好分離是現代制粉的難題,也是制約制粉技術進步的瓶頸,現行技術多采用兩種方法來擴大皮、胚、粉之間的粒度差,以便通過篩理實現三者分離。
(1)根據磨粉機處理物料的不同、作用的不同,采用不同的磨輥表面技術特性,如皮磨采用大牙數、鈍齒角、小斜度以增加造渣心能力,降低取粉率,減輕麩片破碎;心磨處理的料含胚多,麩少而小,篩選密牙數、銳齒角、大斜度,以提高取粉率,磨輥的牙數隨粒度的減小而加密。
(2)推行“輕研”,降低單道磨粉機的研磨強度,以減輕對麩片的損傷,以便很好地把胚乳從麩片中分離出來。研磨效果降低造成出粉率下降,需采用多次篩理、重復研磨來彌補?!拜p研”后的皮胚混合物只有通過“細分”物料、合理分流、同質合并,才能實現皮胚分離和區別研磨。其他制粉技巧都應建立在滿足了“輕研細分”之后才能實施。
2.1妥善解決“輕研”與“細分”的矛盾,足夠長的粉路是“輕研”的前提和保證,足夠寬的粉路更容易實現“細分”。小型機組所用磨粉機少,難同時保證足夠的長度和寬度,若兩者難兼顧時,應先滿足長度后再適當增加寬度。只有滿足了ⅣB后再設心磨,滿足了3M或4M后再設渣磨,用到5M、IS后再追加尾磨或心磨分粗細。粉路越短,物料品種越少,“同質”的選擇面越窄,越難遵循“同質合并”的原則。設計時就應多遵守“好料前提”的原則,將品質優、灰分低的物料在不產生回路的前提下,盡量往前道磨粉機送,來增加研磨道數,提高好料的取粉率。如把ⅢB篩理后的心料,在篩路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篩出的較細部分送到2M,渣磨的提心送到1M,1M粗的提心送到1M細,這樣更有利于“輕研”。隨著粉路的變長,物料的品種增多,應增加“同質合并”的范圍,來改上研磨效果,提高配粉的精度。小型機組粉路差別大,原糧品質參差不齊,環境、操作對工藝效果影響大,在配置分級篩絹時不能照搬經典,更不能模仿大型機組的配置。應根據生產時的實際效果,反復調整,找出好的篩選組合。好的分級應滿足以下要求:①分級提取物的數量滿足出粉率的要求,前3道皮磨的提取物應近似等于出粉率加8%;②分組后的物料界限分明,灰分差別大,心料中不應混有大麩片;③分往后路的流量適當,不能有哪道料過多,“吃不了,篩不透”,哪道來料過少而無料加工。
2.2清粉機篩網的合理配置
小型機組的清粉機主要處理ⅠB、ⅡB的粗麥渣和細心,由于加工量小,物料往往不能走滿篩面,既浪費了清粉機又使清粉效果變差。應調整物料來源和粒度,設法使清粉機的整個篩面滿料運行,從而發揮好振動、分級和吸風分離的作用。方法是放稀粗渣來料處的孔徑,由40Z調整到36Z,同時加密下面的篩孔,這樣就增加了去清粉機的物料。小型機組清粉機處理的物料流量、質量差別大,所以篩絹的配置也不能千篇一律。如物料量大、品質好,篩絹可放??;流量小、品質差,篩絹應加密。在生產過程要注意觀察物料清理情況,隨時調整篩絹,滿足工藝要求。如篩上物含心較多而不能用調節風量來改變時,可放稀篩絹,篩下物含麩屑多,可加密篩絹。提粉篩絹的粗細直接影響到面粉的粗細度和出粉率,也關系到各路磨粉機的流量平衡。較好的配置是在滿足了以下條件后盡量加密:①工藝對出粉率和產量的需求;②各磨粉機流量均衡;③磨粉機軋距適當,不應有過緊或過松的問題。磨下物更不能太燙,也不能由研磨過輕而“放空”的現象。
2.3磨輥技術特性的設定
磨輥的技術特性要與粉路相匹配,短粉路宜用密牙數、斜度大的磨輥,如用稀牙數、斜度小的磨輥,會引起出粉率降低。為了保住出粉率,要調緊軋距,又造成麥皮破碎,惡化面粉質量。長粉路應用稀牙數、斜度小的磨輥,減輕麩片破損,減低面粉灰分。小型企業就地購糧,產品當地銷售,造就了本地特色非常明顯。由于小型機組的一致性差,工藝中的規格、數據很難很據外界條件計算得出,所以,試機時對工藝進行適應性調整就顯得尤為重要。試機前的設計、安裝多由面粉機械廠來完成,指導思想多根據制粉理論和以往經驗確定,試機后的生產、操作則由制粉企業完成,指導思想則根據當地市場,經營策略制定。所以試機時的工藝適應性調整要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,是工藝設計、安裝的延續,是不可分割和忽略的過程。要完善充實工藝設計,發現設計、安裝時的缺陷和不足,將設計的指導思想落實到實際生產操作中。常規的設備運行狀況和風網調試完成后,即可進行投料試驗。初次投料要按設計產量的50%進行,當流量均衡后逐漸提高產量,通過調節各磨粉機軋距使出粉率符合工藝規定:通過觀察磨粉機研磨情況來分析磨輥技術特性是否合適;根據篩理后物料分流情況來確定配置的分級是否合理;依據出粉率和面粉粗細度來確定配置的粉篩是否適宜。當產量提到設計產量時,綜合設備運行狀況、物料變化、各路流量、各種數據分析機組運行情況。
3小型面粉機組操作秘訣
3.1合理掌握潤麥時間
小型機組潤麥倉較少,潤麥時間難保證,這也是小型機組面粉質量不佳的原因之一。生產時,一定要千方百計地控制好潤麥時間,為生產好粉創造條件。軟麥一般掌握在16h,硬麥24h左右,對于已經超時的凈麥,切勿單獨研磨,要與適時的凈麥搭配,混合研磨,以淡化對粉質的影響。
3.2隨時關注小麥入磨水分
入磨原糧水分偏低時,麩片易碎后路平篩易篩枯,出粉率高、粉色差;水分偏高時,胚乳難剝離,物料難流動,溜管易堵塞,篩理效率低,出粉率低,粉色好。如水分變化時,磨粉機剝刮率、取粉率隨之變化,如要維持原出粉率,須頻繁地調節軋距糾正,保證適當的入磨小麥水分對于正常生產、改上粉色,穩定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。小型機組多不裝配自動著水裝置,只有靠經驗來判斷著水量的大小。這就要求清理操作工經常檢查著水量,通過眼觀、手摸、牙咬等方法,結合制粉效果,控制著水量。
3.3控制合適的出粉率
出粉率堪稱制粉生產狀況的“晴雨表”,如原糧品質優劣、水分大小、磨輥銳鈍、篩絹糊堵、毛刷磨禿等情況,都會波及出粉率。生產時檢測出粉率好處有3個:①盡快知道制粉操作中的偏差;②對于及時發現設備故障隱患,有重要的幫助,特別是一些難發現的“軟故障”更有指導作用,如篩絹糊堵、毛刷磨禿等;③出粉率穩定,意味著面粉質量相對穩定,一定程度上可彌補小型企業不具備檢驗條件帶來的欠缺。制粉操作工在生產時要養成勤測出粉率的喜好。設備運行不正常時要及時檢測,對提高產量、改上面粉質量將起到積極的作用。
通過粉色來判斷出粉率變化不很明顯,但麩皮形狀、次粉色澤對出粉率變化反應敏感,細小的出粉率變化都能引起麩皮形狀和次粉色澤的急劇變化。當設備工作正常時,麩皮大小均勻,無胚乳顆粒,附面少,呈暗黃色。麩片太大時,皮磨軋距必偏寬,出粉率降低;麩片太小,皮磨軋距偏窄,出粉率上升。麩片大小不均時,皮磨磨輥間隙兩側肯定不一樣,當麩片附面多,顯白色時,多是心磨軋距偏寬,取粉率下降所致;當麩片中含有胚乳顆粒時,可能是心磨磨輥間隙兩側不一致,或是心磨離合沒合閘。操作時,要經常觀察麩皮和次粉來判斷出粉率的變化,以盡快采取措施。小型機組機振較大,時常引起軋距的變松或變緊,造成出粉率變化。在生產操作時要經常檢查磨粉機軋距,及時糾正軋距變化引起的出粉率波動。